2024届高考冲刺卷(全国卷)(二)2历史考卷答案

2024届高考冲刺卷(全国卷)(二)2历史考卷答案试卷答案,我们目前收集并整理关于2024届高考冲刺卷(全国卷)(二)2历史考卷答案得系列试题及其答案,更多试题答案请关注微信公众号:(考不凡)
2024届高考冲刺卷(全国卷)(二)2历史考卷答案试卷答案
1、2024届高考冲刺卷(全国卷)(二)2历史考卷答案选择部分
C.民主发展之路艰辛曲折11.曾回忆说:“当我在师范学校做学生的时候……有很长一段时间,每天除上课、阅报以外,看书,看《新青年》;思考,也思考《新青年》上所提出的问题。”他如此青睐《新青年)是页
2、2024届高考冲刺卷(全国卷)(二)2历史考卷答案非选择题部分
18.阅读材料,完成下列要求。(12分)历史的真伪与史料的价值材料一光绪二十一年(1895年)三月二十日,康有为知晓了《马关条约》签订的消息,意识到国家危亡在即,于是组织“公车上书”随后,在松筠庵聚集十八省共一千二百余举人,共商上书拒和之事。康有为以为“士气可用”,以“一昼二夜”写就“”,一千两百余名举人签名。此书“遍传都下,士气愤涌”。四月八日,康有为等至都察院请其代为呈递,但都察院以议和已经“用宝”(光堵帝已经批准)为由,决绝了此次上书。摘编自康有为《康南海自编年谱》材料二2005年茅海建发表《“公车上书”考证补》,以更加半富翔实的档案史料和细密精致的推理论证,将以上论点进一步坐实。据作者统计,其中,举人们有1500余人次单独上书,135人次参与了官员们组织的上书。从这些上书的分析中,作者认为上书拒和的主力并非进京应试的举人,而是各级官吏,反对拒和者却寥寥无几。作者认为有两个“公车上书”:“一是由政治高层发动、京官组织的上书,其数量多达31件,签名的举人多达1555人次,且上书已达御前;一是由康有为组织的18行省举人联名上书,那是一次流产的政治事件。”摘编自茅海建《“公车上书”考证补》(1)分别指出材料一、二对“公车上书”的看法,由此可以得出什么结论?(6分)(2)从史学研究的角度,简析材料一、二的史学价值。(6分)
3、2024届高考冲刺卷(全国卷)(二)2历史考卷答案阅读材料部分
等,构成了中华民族独有的商贸历史文化遗产。—摘编自王如芹《中国商路》材料二隋唐首都长安,是一座拥有近百万人口的东方世界最大的都会,许多国家的使节、学者、商人、僧侣聚集在这里,长期居住于长安的就达万家以上,许多人广置田宅,生儿育女,有的还被唐朝授予官职。波斯的摩尼教、大秦的景教等都在长安扎了根,不同宗教和睦相处、互不冲突的现象,在世界史上罕见。中亚、西亚人来到长安不仅带来了他们的生活习俗,也将西域的音乐、舞蹈、绘画引入长安,给中国传统文化注入了新的气息,推动了唐代文化成为中华文明史上的一座高峰。——摘编自袁行需主编《中华文明史》(1)根据材料一,概括中国古代商路的特点。(5分)(2)根据材料一、二并结合所学知识,对唐文化的发展情况进行评析。(9分)
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我们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